rss
email
twitter
facebook
顯示具有 人生的意義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人生的意義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5年3月4日

生命難以承受之輕

關啟文(宗教與人生/《星島晚報》/47/1996/第二期/


    這是世界知名的捷克作家昆德拉的一本小說名稱:“生命難以承受之輕”,不少人聽起來都會大感迷惑不解,沈重的生命才會叫人承受不了,為何‘輕’的生命會承受不了呢?可能心中暗道,這又是文學家的語言把戲罷了。
    或許應讓這句說話留給每個人去揣摩,但昆德拉有如下解釋:“人類透過科技為世界帶來奇跡,儼然是世界的主人,然而突然之間,這主人領悟到自己一無所有,他不是大自然的主人,因大自然正悄悄消失;他不是歷史的主人,因歷史在他掌握之外;他甚至不是自己的主人,因他受他靈魂內非理性力量牽引。但若上帝已幻滅,而人也不再是主人,誰是主人?沒有主人地球就這樣在虛空中賓士。這就是生命難以承受之輕。

2014年11月11日

人生意義與享樂主義/消費主義──與九十後大學生對話

最近幾年我每個學期都要在浸會大學教一門課叫《真理與意義的追尋》(RELI 1005 Quest for Truth and Meaning) ,主要是向未接觸過哲學和宗教研究的同學介紹這兩門學科,班上同學大多是大一和大二的學生,都是九十後吧。我這課其中一個目標就是刺激同學思考人生意義的問題,其中一個課題就是探討享樂主義能否為人生意義提供圓滿的答案。我會在課堂上給同學一些問題紙,而之後我也會提供回答。出乎意料,享樂主義的課題激發起不少回享,有些也叫我驚訝。有時我們感到當今新世代不會思索人生意義這麼「老土」的問題,但事實上不少大學生都有真誠和深刻的反省。一個同學坦承他一感到疲倦就會叫的士,似乎有點浪費;另一位同學說她也受到化妝品的誘惑,問我如何抵抗這些誘惑。這些同學坦白得可愛。當然,我不一定是解答這些問題的最佳人選,但我感到同學的真誠,和興幸自己能在他們追尋真理與意義的路上,能與他們對話、同行。

2012年11月7日

做人有乜意思?

關啟文,人生哲學
有些人認為人生的意義只會是那些「食飽無事做」的人才有閒暇去想的,這卻不然,有一次我到九龍城一間較平民的茶樓吃午飯,對面坐了兩個工人,可能剛好做到滿頭大汗,所以都「打著赤膊」,我無意偷聽,但他們的對話聲聲入耳,一個工人對同伴說:「唉!辛辛苦苦搵兩餐,其實做人有乜Q意思?」(Q代表某單字助語詞)
另一些人又說:「對!人生的意義是那些人生不順利的人才會想的,若我們得到我們想得到的東西,那就不用再想甚麼意義了。」這亦不然,著名網球手碧加曾有一段時間想自殺,不是在他事業的低潮期間,反而是當他去到事業的頂崢,他感到空虛,他說:「我到過頂峰,那裡甚麼都沒有。」

另一個例子是世界知名作家托爾斯泰,他中年的時候名利雙收,有一班崇拜他的跟隨者,又有美滿的家庭,但正當他好像已一無所求的時候,他感到空虛得要命。這樣才驅使他重新思索人生的意義。

「人生的意義」其實是雅俗共賞的問題,人,始終是追尋意義的動物。

享樂主義使人生脆弱

現代人不喜歡談甚麼崇高的目的,他們認為講理想的人很「扮嘢」,做人最緊要好玩和開心,這可說是享樂主義。我想沒有人反對做人要開心,但以追逐快感為唯一有價值的目標,卻不一定如願以償,更不一定尋到有意義和滿足感的人生。

一般來說,現代人所尋求的快樂倚賴太多我們不可控制的因素,如才能、際遇、他人的反應等。很多人對自己說:若我人生要有意義,則我需要:無限開心,隨時發生;無數男/女友,隨傳隨到;瘦身纖體,美白勝雪;前程似錦,飛黃騰達;隨意隨心,娛樂消費………但真實的我們卻可能賤肉橫生,瘦身無門;別人的皮膚好像剝了殼的雞蛋,我們的卻好像未剝殼的皮蛋;前程似「咁」…. 那時,我們豈能不要判定自己的人生並無意義嗎?!難怪輕微的打擊也會令很多人輕生。

我們愈刻意追求快樂,可能愈不快樂。開放心靈,存感激的心領受造物主的恩賜,反而更加快樂。在上主的手裡,有永遠的福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