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email
twitter
facebook

2013年4月25日

「被政治」的親子養育?


香港性文化學會有限公司
美國最高法院於32627日就同性婚姻進行聆訊,引來社會不同反應。政界方面,奧巴馬促使政府司法部向最高法院遞交意見書;希拉莉疑為2016年總統選舉鋪路,表示個人對同性婚姻非常支持。


  學術方面則有美國兒科學會的最新政策聲明,認為孩童福祉受家長健康和經濟保障影響,多於受其性傾向影響,而同性伴侶對養育孩子有好處;故須給予其結婚及領養的權利。但有趣的是,這份聲明並無任何大型及長期研究數據作為支持。

  藉公開表態企圖影響最高法院的裁決,如政治人物為搏取同性戀者選票的動作,在外國政壇早非新鮮事。但若連學術聲明也為順應政治正確的立場而作,才真箇令人吃驚!

  事實上,支持同性戀者撫養孩童的信息正不斷向社會傳播。去年6月一份社會科學期刊發表了同性家長對孩童成長不利的研究結果,便受到投訴。New Family Structure Studies是由一間美國大學人口研究中心進行的大型研究項目,調查針對不同家庭結構下成長的孩童,其社會成就、情感及人際關係的狀況 (如,就業、教育、犯案、自殺、情緒病等等)。研究小組向全國以隨機方式抽取共15,000位參加者,年齡由1839歲。結果發現,在傳統家庭成長、與親生父母同住的孩童,在不同方面均取得更好的成就;整體較差的,則多來自母親是女同性戀者、父親是男同性戀者的家庭組合。

  研究結果旋即引來同運人士不滿,並向有關大學投訴。大學成立了特設小組審核報告內容,最後認為屬無理指控,發表聲明指「根本不須為所提出之指控作任何調查」,研究小組亦得以洗脫研究失實之污名!雖然這次投訴獲得了平反,令人擔心的是,撫養孩童已不單屬於親子教育的範疇。面對同性婚姻的浪潮,兒童福祉也變成政治舞台上的籌碼!

  孩子的真正利益為政治緣故而被犧牲,值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