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如何關社」的爭論
在關心社會的信徒中,對如何走社關路有不同的看法。有一些以爭取公義為主要目標,認為當前急務是社會民主化、推動人權自由和用法例保護弱勢群體。另一些基督徒卻認為香港社會現在的危機是人權自由的濫用、道德標準低落和家庭的解體,所以教會最要緊的是致力維護健全的價值觀和重建社群。
這兩種關社信徒其實偶爾也有互相埋怨,這樣做是過分重視個人倫理的問題,但基督徒關社時應更重視結構性的社會問題(如貧窮);二、何秀蘭因八百多票之差敗於蔡素玉,有人認為保守教會團體也要負上責任,並指出:把同性戀變成單一議題的做法,會削弱民主運動,使保皇黨坐大。這也類似美國保守教會的做法:基於布殊的道德信念把他送上美國總統的「寶座」,但這最後只會禍害國際社會(如伊拉克戰爭)!
由於我也有公開提倡信徒應考慮參選人的道德信念,我在這裡作點澄清。我認為兩種路線不一定完全對立,不用各走極端,基督徒不應對民主人權漠不關心,但也不應把民主人權當作「上帝」。我們要尋索第三條平衡民主人權自由、道德和社群的路。我欣賞關心香港民主發展的基督徒(雖然看法不盡相同) ,本文的目的是激發更多的討論。
個人倫理 vs社會問題?
我認為把道德議題視作個人問題是不對的,以賭波合法化為例,事實證明這刺激了賭風,導致一些人家破人亡,這不是社會應關注的嗎?對比起來,遲幾年普選不一定會導致家破人亡吧?當然,政府缺乏監管或許也會導致嚴重社會問題,我只是想說賭博的問題也是重要的社會問題。同性婚姻和性傾向歧視法也不是個人問題,不然為何同性戀運動要積極遊說政府和議員呢?難道這是在處理他們的個人倫理,甚或把他們的個人倫理強加於社會?同性戀者已有自由選擇個人的生活方式,今天他們爭取的是法例和制度的改革,這會影響他人和整體社會,如何能說不是社會問題呢?
就算我們關注的重點是個人道德,也不能說與社會無關。我以前已嘗試論證道德對民主社會的重要性,民主社會需要公民社會的支持,而家庭是公民社會的基石,但現在香港正面對家庭危機,所以要發展民主社會同時要鞏固家庭。其實社會單單擁有自由人權就足夠嗎?不,想像一個很疏離的社會,人們不傷害大家但也不相交,一切只是抽離的交易,很多自由,也沒有不公義,難道這就是理想社會?社會不是也需要愛、親情和深刻的人際關係嗎?
或許有人批評,道德關懷很難在制度層面實現。但我們不可忘記,聖經教導我們要為在位的禱告,使人民可敬虔渡日。我們不一定要把「敬虔」立法,因為不是每樣東西都可以用法律強制的,但另一方面,惡法和低能的政府也能對社群和道德帶來破壞!(其實貧窮問題也類似。) 何況今天香港有人提倡極端自由主義,這不單顛覆社會道德,使一切想「敬虔渡日」的人難以生存,背後的原子主義和個人主義更會使社會解體,這也是爭取民主時不容忽略的。
單一議題?
我近年關社的焦點放在道德文化的議題(我以前也是人權遊行的常客),但在選舉前的講座我表明這只是考慮因素之一:若兩個議員其他方面(如民主信念、議事能力等)相約,我們應選與基督徒道德較相近那位,所以並沒有視道德為單一議題。我肯定爭取民主政制的重要,但這課題已有大量民主派發聲。反而在選舉過程中,文化和道德議題備受忽略,議員候選人中,親中派談穩定,泛民主派談自由與公義,獨立人士談實幹、超執黨派之爭,但似乎找不到一個人旗幟鮮明的重視社會道德,連一個也沒有!香港的家庭問題已相當嚴重,但我看他們的政綱,也找不到有幾個有提及「家庭」這兩個字。
其實在整體社會中,「道德佬」的聲音已被邊緣化,傳媒塑造的公共空間中亦是如此,例如選舉前維護家庭聯盟的調查也在記者發佈會中公開,但報導的傳媒聊聊可數,有佈導的也只是提一兩句,以作為同志政綱的陪襯。對比起來,同志組織的訴求則有較大篇幅和相當同情的報導。媒介對「道德佬」的歧視可見一斑!或謂傳媒應保持中立,不應支持我們這種保守立場,但為何對同志訴求卻不中立呢?何況我們發表的是關於候選人的客觀資料,選民不是有知情權,以作他們投票的參考嗎?再者,「保守」立場也是現在多元社會的一元,傳媒難道就應封殺這種聲音嗎?還是應平衡報導各種立場,讓市民對不同觀點都有認識,以致他們有更多參考的意見,和更容易與別人對話呢?選擇立場的最終決定權應在市民手裡,而不是傳媒。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盡量透過各種渠道(包括教會、電郵網絡),提出社會應重視道德課題,只是嘗試突破封鎖,這樣做法符合民主社會的遊戲規則,並無不妥。到最後每個選民如何投票,是他自己的公民責任和自由。以上分析也顯示,把少數派的香港教會和弱勢的保守聲音,比附蓬勃的美國教會和財雄勢大的共和黨,實在是不倫不類!
「選擇性關社」?──彼此彼此!
或許有些批評者仍會指控我選擇性地關心社會:「你不能將複雜的社會問題約簡為個人私德的墜落,你口頭上是說要重視民主和公義社會,但在行動上只專注家庭和倫理問題,卻對政治及經濟不公義視若無睹!」不少人也這樣批評華人教會。
我不想為自己多作辯解,只簡單地反問,那些主力關注政制問題的人有沒有關心家庭和倫理問題呢?有沒有去反色情或監察傳媒呢?似乎也不多,這又是否選擇性地關社呢?把焦點放在「雙普選」上又是否單一議題呢?若雙方在選擇性關社上都是彼此彼此,只怪責一方似乎不公平吧?然而我認為不應怪責民主社關派不關心倫理問題,因為有很多可能性:或許他們有關心倫理問題,但較低調地做,我不知道而已;或許他們不是不關心,但投身民主運動已精力耗盡,因此不能分心於其他行動;又或者他們不能認同太保守的倫理立場,對這些問題有自己的判斷。 這些解釋都是合理的,所以我們不應輕易把不關心家庭的標籤加於他們。但我要指出,道德倫理派也可提出同樣的解釋,所以也不應輕易指控他們對社會公義視若無睹。雙方是否應該多點聆聽和了解呢?
結論
反對單一議題的批評是雙刃劍,無論是民主派或道德派的關社信徒都應提防!現時我們面對民主化的契機,「民主社會應如何建構」是基督教應多加探索的課題。我的立場是:政治議題和文化議題都要並重,教會應走第三條路。其實把二者分割並不可行,例如家庭制度與貧窮問題分不開,家庭的破裂所導致的單親家庭,往往使女性和孩子陷入貧窮的循環裡,也使社會的生產力下降,所以家庭甚至與經濟息息相關。再者,家庭教育是孩子社化和價值傳遞的基本機制,若家庭這個功能失效,人權自由等核心價值也難以薪火相傳。因此,家庭不是一個孤立議題那麼簡單,而是與整體民主社會的建設有千絲萬縷的關係。
政治是含糊的,有時難有斬釘截鐵的對錯,我尊重有不同意見的基督徒。我也希望用和平理性的方法分享己見,使有不同意見的基督徒多點諒解。在關社上有不同方向的基督徒可多點對話和探索合作的可能性,在選舉後為香港同心建設美好的社會,畢竟我們同屬於一個身體,也一起生活於同一個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