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email
twitter
facebook

1998年7月1日

宗教在現代社會必然衰退嗎?--世俗化理論的再思


  整個世界都在改變之中,歷史的巨輪不斷推進,這幾個世紀內,影響深遠的科學革命、工業革命、民主革命、無產階級革命、資訊科技革命相繼發生,將每一個國家都席捲在這些大氣候中,縱然步伐的快慢或有不同,但大體來說全球都在經歷「現代化」的過程。這過程極為複雜,也是眾多社會學大師殫精竭智地去分析的對像,他們也關注現代化對文化的影響,他們其中一個共識是現代化與世俗化有不可分割的關係,而「世俗化」是指「宗教在社會的重要性的衰退」。這樣看來,宗教在現代世界的前途似乎不許樂觀,因為她遲早難逃衰亡的命運。在六十年代,這思想普遍地被學者接受(當中包括不少神學家!),但踏入八十年代,世俗化理論日益受到質疑,而且踏入九十年代,不少社會學家已提出新的範式去解釋宗教與現代化的關係。然而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維護世俗化理論的社會學家仍大有人在,當中佼佼者可算是英國學者韋爾信(Bryan Wilson)及布魯斯(Steve Bruce),前者在1996年出版的《世俗化社會中的宗教》(London: Pelican)可說是世俗化理論的經典之作,他多年來招來不少批評,而布魯斯則很有力地為他護航。本文會評介他們與批評者的爭論,這有助我們釐清世俗化理論的多重意義,及了解現代世界的世俗化實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