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email
twitter
facebook

2014年11月23日

泰拿(Charles Taylor) 論宗教自由與良心自由──開放的世俗社會



讀書札記:Maclure, Jocelyn & Charles Taylor. 2011. Secularism & Freedom of Conscience.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泰拿是加拿大McGill University的榮休教授,也是世界知名的哲學家,這本書是他與麥古爾(Jocelyn Maclure) ──Universite Laval的哲學教授──合寫的,論到世俗社會中宗教的公共角色,我一直關注這個問題,[1]特別在面對同運議程時,我實在憂心對宗教自由和良心自由的衝擊。雖然這本書幾乎沒有直接提到同運的爭議,但對一些基本原則的探討,和對「世俗社會」的概念的澄清,都是很值得深思的。[2]

2014年11月21日

民主運動和同運不應綑綁在一起

兩個星期前,香港舉行的同志遊行得到學聯支持,在這瞬息萬變的社會,這已變成舊聞,但背後的問題卻仍需思考:就是支持民主的人一定也要支持同運嗎?在下面有性文化學會對學聯的回應,與及我的一篇文章,都在處理這個仍然逼切的問題:民主運動應與同性戀運動綑綁在一起嗎?

「我要真普選,也要真平權!」
回應香港專上學生聯會〈莫忘民主自由初衷 攣直齊撐同志平權〉聲明

在追求民主及真普選的目標上,我們持有相同的立場,本會的三個基本立場正是「尊重生命、愛護家庭、爭取民主」。我們亦十分欣賞學聯對民主、平等、自由等價值的堅持和付出。

譬如在922大專罷課集會當天,本會主席浸會大學宗哲系系主任關啟文教授,草擬及發起了〈民主不是賜予 無用就是大用 「支持大專學生罷課和爭取民主」聲明〉,[1]表明支持大專學生罷課爭取真普選,當天關教授亦親身出席罷課集會聲援;隨後他亦發表了〈與其墮進陷阱,不如原地踏步!——回應趙耀華教授〉一文,呼籲立法會議員否決人大框架限制下的政改方案。[2]此外,本會亦有執委和同工積極投身於這場雨傘運動中。

2014年11月11日

人生意義與享樂主義/消費主義──與九十後大學生對話

最近幾年我每個學期都要在浸會大學教一門課叫《真理與意義的追尋》(RELI 1005 Quest for Truth and Meaning) ,主要是向未接觸過哲學和宗教研究的同學介紹這兩門學科,班上同學大多是大一和大二的學生,都是九十後吧。我這課其中一個目標就是刺激同學思考人生意義的問題,其中一個課題就是探討享樂主義能否為人生意義提供圓滿的答案。我會在課堂上給同學一些問題紙,而之後我也會提供回答。出乎意料,享樂主義的課題激發起不少回享,有些也叫我驚訝。有時我們感到當今新世代不會思索人生意義這麼「老土」的問題,但事實上不少大學生都有真誠和深刻的反省。一個同學坦承他一感到疲倦就會叫的士,似乎有點浪費;另一位同學說她也受到化妝品的誘惑,問我如何抵抗這些誘惑。這些同學坦白得可愛。當然,我不一定是解答這些問題的最佳人選,但我感到同學的真誠,和興幸自己能在他們追尋真理與意義的路上,能與他們對話、同行。

同性戀異見網絡言論被審查──澳洲基督教機構解僱校牧

康文生、關啟文    2014年11月10日

一個人不能事奉兩個主.不是惡這個愛那個、就是重這個輕那個.你們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瑪門。」(馬太福音6:24


118日,同志遊行在香港再次舉行,他們繼續爭取性傾向歧視法,不少人高調聲援,並不斷否認逆向歧視的存在,甚至指控提出逆向歧視的人是在「縱容歧視」。其實過往我們舉出的逆向歧視個案已是鐵證如山,任何客觀考量證據的人都難以否認。例如英國的Adrian Smith只是在私人社交網絡溫和並簡短地評論同性婚禮應否在教堂行禮,就已被降職和大幅度減薪。Smith說的幾個字就是社會不容的「歧視」?我們為他抱打不平就是「縱容歧視」?其實網絡言論被審查的個案還有不少,我們今次會介紹一個三個月前的個案。

澳洲塔斯曼尼亞一名校牧因為在社交網站轉貼了一位女同性戀作家的言論而廣受批評,更要接受「再培訓」,最後甚至被所屬的基督教組織解僱。這類獵巫行動正以「包容」之名在西方社會不斷展開,散播白色恐怖,令異見者不敢表達真正的意見,哪怕是簡單事實。一些基督教機構也漸漸妥協和向同運投降,也實在令人扼腕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