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email
twitter
facebook

2014年2月24日

維護家庭=道德主義?──回應明婉儀

明婉儀在〈中秋節談《家好月圓》〉[下稱「明文」]中提出「《溏心風暴之家好月圓》是主流電視文化對八月六日〈維護家庭宣言〉很含蓄的反駁。」,並特別就筆者的《我們提倡開明
的家庭價值──回應杜振豪的質疑》一文[下稱「關文」] )提出好些批評,(見《時代論壇》08914日。)我基本上沒看過《家好月圓》,所以不能就著她提到的情節回應,就我所理解,她的主要批評是我們這些「維護家庭」的人犯了道德主義的毛病,因而不能理解和幫助有血有肉且複雜的家庭,而且也對多元的家庭形式構成壓力甚或危害。我細心閱讀明文後,有不少困惑的感覺,因為不少她批評的,也是我反對的,而不少她提倡的,也是我贊成的。為了清除不必要的誤解,我首先清楚指出我們同意的地方,然後再就著一些分歧作出回應。雖然我們的觀點不盡相同,但我認為明文提出很多發人深省的問題,值得社會和教會細心聆聽。

家庭價值與社會公義

關啟文、馮國強
前言
「培育整全心性,共建健康家庭」是香港性文化學會之夢想和奮鬥;一直以來本會嘗試透過不同的講座、文章、研習組甚至營會,與教會同行、和社會並肩,共塑美善暖意之健康家庭;另一方面,在社會公義方面,本會也覺有可努力的地方,因此香港性文化學會於2007102日(星期二)晚上舉辦「公平貿易與家庭」研習組,由「香港公平貿易動力」創辦人及總監趙善榮主講,探討公平貿易可如何改善國內貧窮及家庭問題,而本文則是建基於本會主席關啟文博士當天對趙善榮的回應而寫成[1],嘗試指出本會在社會公義、家庭價值並兩者關係上面的摸索和基本立場,闡述關心家庭價值與社會公義並非非此即彼的選擇,而是可以並行不悖、努力兼容和勉力並進者,下文是本會一些初步的想法和勾劃,拋磚引玉、還望各方友好指正,豐富和建構相關的討論和實踐。

一夫一妻制──教會與家庭價值的辯論

我曾探討過同性婚姻的問題,指出同性婚姻的一個弊端就是對一夫一妻的家庭制度(以後簡稱「一夫一妻制」)的衝擊,然而有一些學者根本就不接受一夫一妻制,那這樣的後果對他們來說完全不是問題。如前香港城市大學法律系教授趙文宗就說:「筆者希望借後現代敘述中有關論述─權力的討論,來解構顛覆一妻一夫=唯一配偶模式神話覆權。正如福柯(Michel Foucault) 所言,真理乃某一獨特論述的產品,同理,一妻一夫也只是特定時空文化脈絡的創作。」(217) 而香港大學精神科教授吳敏倫則乾脆提倡多元婚制:「不論夫妻數目多少,只要大家是成年人和全都同意,政府都給他們一個合法登記,承認他們的婚姻。」(69) 除了這些理念上的挑戰,事實上現時的一夫一妻制也四面受敵,受著很多不同的社會趨勢(如離婚)襲擊。我希望在下面指出一夫一妻制的重要性,並且從世界大趨勢看,在家庭制度的政防戰中,教會實在擔任了中流砥柱的角色。

2014年2月23日

台灣的性革命

眾所周知,在六十年代西方發生一場性革命,在短短幾十年間性觀念有翻天覆地的改變,不單性解放的意識形態(即是說性行為基本上不應被道德規範),由邊緣變成主流,西方人的性行為與文化也大大開放。傳統的力量嘗試反撲,這在美國便引發一場文化戰爭,隨著性革命的弊病漸為人知,文化也有些少回歸傳統,但整體來說很多改變已是積習難返。亞洲素來對西方文化的發展亦步亦趨,性革命或性解放的大潮已吹襲亞洲,特別是在相當西化的大城市中,2001319日的《時代週刊》(亞洲版) 就是以「亞洲的性革命」為封面主題。本文集中討論性革命在華人社會(主要以台灣為例) 的開展,希望喚起教會的關注,和更多基督徒以具體行動回應。

2014年2月21日

吾豈好辯哉? 關啟文與他的召命

王礽福

覺得關啟文有點悲壯,是因明光社的一次聚會。
蔡志森兄在簡報明光社的事工時提到,傳媒也想找一些反對同性戀的聲音,作平衡的報道,可是神學院的老師們都沒有人回應,結果來來去去都是找啟文。
有一次啟文被邀請參加一個有關同性戀的論壇,去到時才發現另外三位講員都是支持同性戀的,原來大會只是找他來當「箭靶」,想上演一幕「三娘教子」;啟文頓成「砲灰」。

家庭的危機──西方經驗與香港前路


工業化和現代化與家庭制度本來是互相配合,兩者相輔相成的,甚至核心家庭可能有助工業化。然而到了十九世紀後期,我們看到現代化的進程會對婚姻與家庭有相當大的負面影響,這在西方產生了家庭危機,隨著六十年代以後性革命、同性戀社運和多元家庭論的興起,這危機更日益深重。不幸的是,全球化的來臨使家庭危機有席捲全球之勢,香港的家庭也不能倖免。

2014年2月20日

同性婚姻的挑戰



加拿大政府一意孤行,縱使沒有過半的民意支持,已通過了同性婚姻。在其他華人社會(特別是台灣),同志運動亦來勢洶洶,同性婚姻的訴求已經甚囂塵上。一般而言,華人教會對此堅決反對,但另一些人則認為容許同性戀者結婚沒有甚麼大不了,反正這是他們兩個人的私事,與我們無關。甚至有一些人自命開明,認為同意同性婚姻才是前進、寬容,反對同性婚姻的基督徒就是守舊、不寬容。這種看法真的對嗎?

同性婚姻Q&A

 整理/撮要:陳燕萍

1.        同性戀婚姻是兩個人之間的事,只要他們沒有影響他人就沒有什麼大不了,我們不用擔心?
l   我們要區分個人問題與政治問題,我們反對的不是同志本身,而是高度政治化的同志運動。
l   同性戀者現時正積極增取同性婚姻制度化和反性傾向歧視法例的通過,這是用強制手法把同志運動的政治議程和價值觀強加於整個社會。緊記:這與非刑事化的訴求根本不同。
l   同志運動的成功得力於他們那種順應世界大潮的意識形態,然而人們和傳媒很少批判性地檢視這種意識形態,所以看不到它裡面其實千瘡百孔。

2014年2月16日

哪種平等? 誰的機會? ── 平機會對同性戀議題的言論考察報告

平機會主席過往一年裡大量就著同性戀的議題發表言論,相當一面倒的支持同運,但他充滿自信,儼然自己所說的都是顛撲不破的真理。是否真的如此呢?

我們不是針對任何人,但周主席的言論對整個社會都有深遠涵義,他的身分也意味著他要對所有香港市民負責任,所以他也聽聆聽市民的聲音。

香港性文化學會相信真理愈辯愈明,所以製作了《平機會對同性戀議題的言論考察報告》,以和平、理性的態度作出評論,以盡公民的責任。

現傳上電子書,謝謝! (或 網上閱讀)




2014年2月10日

趙式芝事件與同性戀輔導的大不同──論吳志森的誤解





趙世曾的女兒趙式芝是女同性戀者,為了改變女兒的性傾向,趙爸爸以10億港元的重酬招女婿,希望有男人可以把女兒由同性戀變回異性戀。近期趙式芝給父親趙世曾寫了一封公開信,引發不少議論,吳志森 不單認為「值得細讀」,更借題發揮。(見〈由攣拗直〉,《明報》, 20142日。)他說:

「右派基督徒團體的「拗直治療」,與趙世曾的全球招婿,根本如出一轍。不管是所謂信仰輔導荷爾蒙治療,還是重金找個「好男人」,都是基於「同性戀是病,可以醫好」這種早已被科學否定的虛假理論。基右組織打著信仰和醫療的旗號,而趙爸爸,基於他的出身背景行事經驗,以為所有問題都可以用錢解決。」

首先我想指出我們不一定認同趙世曾的做法,我們並不同意「所有問題都可以用錢解決」,我們且認為縱使父母不接受兒女的同性戀行為,仍應用不離不棄的態度與子女同行。假若父母是基督徒,更應學效天父對我們無條件的愛,所以他們對子女的愛,是不應該建基於改變性傾向的條件上的。

接著我想指出,吳志森以上短短的一段話,其實已包含了不少誤解和誤導的言論。

2014年2月5日

一夫一妻制?

同性婚姻的弊端之一是對一夫一妻的家庭制度產生衝擊,然而有些學者根本不接受一夫一妻制。如傅柯所言,真理乃某一獨特論述的產品,同理,『一妻一夫』也只是特定時空文化脈絡的創作。」香港大學精神科教授吳敏倫則乾脆提倡多元婚制:「不論夫妻數目多少,只要大家是成年人和全都同意,政府都給他們一個合法登記,承認他們的婚姻。」除了這些理念上的挑戰,事實上現今的一夫一妻制也四面受敵,遭受很多不同的社會趨勢(如離婚)襲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