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email
twitter
facebook

2017年1月22日

愛因斯坦如何看宗教與科學

2017年1月13日,一個下雨且寒冷的晚上,在中文大學逸夫書院的大講堂,擠滿了六百多人,不少人還要坐在地上和通道上,這卻不是甚麼歌星或明星的表演,而是四位「書生」就著一些老掉牙的課題──宗教與科學──作出理性的討論,這實在有點叫人驚奇。筆者實在感到榮幸,有機會與另外三位學者──劉創馥教授、王偉雄教授、陳文豪博士──進行這場對談會。對談會由「思托邦沙龍」主辦,周保松教授主持,而周教授強調這是一場討論,而不是辯論。我很珍惜對話的機會,這篇文章只是延續對話的精神,進一步澄清一些問題。

2017年1月15日

諾齊克論宗教、道德與信心──四評《宗哲對話錄》

王偉雄與劉創馥是兩位華人無神論哲學家,他們最近合寫了《宗哲對話錄》(以下以《王劉》代表),[1]以對話的方式哲懷與宗信)探討宗教哲學的課題,轉眼之間我已寫了三篇評論。我在〈初評〉說:「當論到宗教與道德,哲懷用經典的猶希佛兩難(Euthyphro dilemma)去證明「道德的來源不是神」,而宗信馬上說「你說的不無道理」(《王劉》,頁149) ,又是不能回應!… 其實連著名政治哲學家諾齊克(Robert Nozick)也認為這兩難題是可以解決的(Nozick, p. 554) ,… 宗信會否投降得過早呢?」有人批評我是曲解了諾齊克,本文對此作出回應,並介紹諾齊克對信仰的一些看法。

信心的合法性與證據主義的限制──三評《宗哲對話錄》

王偉雄教授與劉創馥教授最近合寫了《宗哲對話錄》(簡稱《王劉》)[1],對不少宗教哲學的課題提出有趣的討論,我已作出初步回應(詳見《回應》(一)(二))[2],後來我又就著信心與理性的題目與書中的主角哲懷繼續對話,特別是他喜愛的克利福德原則(Clifford’s Principle,以下簡稱CP)本身有沒有充分證據。[3]凡事都要講證據的立場可稱為證據主義(evidentialism) 。這〈三評〉進一步探討信心與證據的關係。[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