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email
twitter
facebook

2013年6月17日

德布斯基(William Dembski) 的智慧設計論是合理的科學嗎?


前言:智慧設計vs. 自然主義進化論?
不少學者和科學家認為可以從生物的精巧設計推論出造物者(最少是宇宙設計師)的存在,這就是有名的設計論證(Design Argument) ,休謨(David Hume) 對此曾提出尖銳的哲學批評,但設計論證在很多人心目中的地位不大受影響,因為設計論證頗符合常識,一般人對理性論證的要求並非邏輯上的必然性,只要是最受經驗支持的最佳解說,我們仍會接受是合理的。就生物的來源問題,無神論哲學家John Mackie也承認,初步看來,設計論是生物的合理解釋,所以生物學家道金斯(Richard Dawkins) 說:只有達爾文的進化論令他可以成為理智上滿意的無神論者。然而進化論的可信性持續受到質疑,美國科學創造論者與進化論者的劇烈爭辯是眾所週知的了。踏入九十年代,智慧設計論(ID) 的興起再起風雲,ID運動的健將有Phillip Johnson, Michael Behe, William Dembski等,他們避免關於地球年齡和進化論的細節的爭論,集中批評進化論背後的自然主義哲學,且提出ID是一合理甚或科學化的選擇。(要注意的是,ID本身不一定排除某種意義的進化論,如Behe)


德布斯基的智慧設計論
很多學者仍然對智慧設計的概念深感懷疑,認為智慧設計並不是科學化的推論,德布斯基就是在這方法論的關鍵問題上作出巨大貢獻。他指出智慧設計是一個我們日常生活和多種科學(forensic science) 都採納的推論方式,如何能說它不合法呢?因此,智慧設計是可以在經驗層面察覺的。他從那些我們接受的推論歸納出「智慧設計推論」(design inference) 的方法論,顯示它是有嚴謹的規則的,並非好像一些人認為是可隨意濫用的。而這種推論也可應用到生物學上,成為複雜而有特定性的資訊的合理解釋。

我認為德布斯基成功地證立了「智慧設計是可以在經驗層面察覺」這點,不少例子都有說服力,例如我們要維護知識產權,就要能區分那些是湊巧的吻合,那些是故意的抄襲;保險公司要區分一場火災是意外還是人為的;解碼學要懂得拆解一個表面無意義的訊息背後的密碼;找尋外星智慧的計劃(SETI) ;斷定美國的總統山(Mount Rushmore) 並非純自然奇觀這些理智判斷都預設了設計推論(某東西源自智慧設計),類似例子俯拾即是,所以去全盤否定設計推論的合法性是行不通的。我檢視不少反對ID的理由,發覺它們也會取消所有經驗上的設計推論,這似乎是矯枉過正了!

德布斯基的設計推論有一個Explanatory Filter,不是輕易把事物歸因於智慧設計,他承認解釋事物的方法有這樣的優先次序:定律 > 機遇 > 設計。而且要排除機遇,單單指出低或然率是不夠的,還要確立智慧設計的特徵──特定複雜性(specified complexity) :或然率又低又符合一獨立的規格(independently given pattern)。德布斯基也認為他的ID不等同設計論證,因為設計推論本身不會說明設計者是誰,也沒有倚賴聖經的創世說。

反對設計推論的理由

德布斯基受到不少批評,我在這裡只能簡單談一下(更詳細的討論請看20067月的《建道學刊》)。
#1:我們永遠不能確定ID的前提,因為不可能絕對排除機遇的可能性,也不能排除一些未來會發現的定律能提供完滿解釋。
回應:德布斯基承認設計推論的前提最多只是有高的或然率,但指出這是所有科學的限制,而不是ID的特別問題。事實上,科學家有時可根據現有的科學定律和機制去排除一些可能性,而有時可基於持續和徹底的試驗失敗去否定一些理論,如煉金術今天已被拋棄,雖然我們邏輯上不能排除未來會發現一種煉金術能把廢物變成金磚!何況從來科學只能按照現有的證據,去提出最好的解釋,並不能訴諸未發現的定律和機制──這些只是我們的願望而不是證據。說到底,誰知道我們明天會或不會有甚麼發現呢?

#2ID不單不能指導豐富的科學研究項目,甚至會扼殺科學,而進化論卻能激發有創意的科學研究,所以進化論才是真科學。
回應:Moreland指出這類批評犯了乞求論點(question-begging) 的謬誤,不同的科學研究綱領要問的問題不同,自然有不同標準界定何為豐富的科學研究項目。有些研究在另一個理論裡是不必要的,我們不能以此證明它不能指導科學研究,如亞里士多德力學認為均速運動需要解釋和研究,但牛頓力學認為沒有需要,難道我們就說前者的科學研究比後者更豐富?

愈多研究愈好?這並非真理。難道我們要研究大石陣(Stonehenge)的自然演化嗎?不會,因為我們都斷定這石陣源自智慧設計,而並非基於石頭的自然屬性再加上自然定律就會自動演變出這種陣勢。再者,ID能刺激一些進化論者忽略的研究,例如生物分子中氨基酸序列的特定性。我也認為ID不排斥進化論者對生命起源的研究,因為ID不是說所有生物現象都是設計的,需要知道那些有特定複雜性,那些沒有純自然主義的解釋,才可作設計推論。這過程是嚴謹的,認為ID會隨意把事物說是設計成果,是常見對ID的扭曲。
   
#3ID只是填隙的神(God of the gaps) 和在訴諸無知(appeal to ignorance)
回應:這又是誤解了德布斯基的論證。再以大石陣為例,認為它是源於智慧設計,是因為我們對石頭的特性的無知嗎?不是,這其實正是基於我們對石頭的特性的認識,再加上我們的經驗為「特定複雜性作為智慧設計的標準」提供很強的歸納基礎。

不是每一次訴諸上帝的解釋都是不合法的填隙的神。科學知識的隙真的在減少嗎?還是舊隙填,新隙現?有理由相信所有隙都將會有科學解釋嗎?如何辨別現在的隙只是基於現時的無知,而不是真實存在的呢? 看來填隙的神不可取,但絕對拒絕用神或智慧設計去解釋,只是另一種教條,也不可取。我們要按情況作合理判斷,德布斯基的方法論就嘗試這樣做。

#4ID違反方法論的自然主義(methodological naturalism),所以會摧毀科學,因為若甚麼事都訴諸上帝,那還要做科學研究嗎?科學還會進步嗎?
回應:這憂慮不是沒有道理,但ID 不是把每樣科學現階段不能解釋的事物都說是神的作為。他們不單承認慣常的科學定律的運作,還確立其優先性。生命的起源是獨特、不可重覆的事件,不可相提並論。ID 認為只有在全盤考慮所有證據,檢視所有理論和解釋之後,才可作出設計推論。而且批評者假設了方法論的自然主義的必然性,這有一奇怪後果:無論智慧設計的證據多強,進化論多爛,仍要接受進化論,因為它是唯一的科學理論!但ID最少有可能是對的,那以上方法論就先驗地排除發現這真理的可能性。廣義地看,科學就是在自然界尋求合理的解釋以逼近真理的理性探索,一種方法論若過早封殺某些真理的可能性,並非公平和可取的科學方法論。最後,方法論的自然主義似乎建基於一種自足宇宙的信念,但這信念本身如何證明?是否合理?是基於經驗還是先驗假設?

#5ID不可以證偽,所以並非科學。
回應:證偽(Falsification) 從來不是絕對的推翻,它是指在不同程度上某理論與經驗資料不吻合。事實上ID比進化論(就生命資訊的起源而言)更易證偽(原則上)!按照德布斯基的方法論,只要我們能指出某生物系統如何由定律或機遇產生,就可證偽了智慧設計的解說。相反,進化論者的宣稱卻是:「某些純自然的機制和過程產生了這生物系統。」這是不可能證偽的,因為無論我們嘗試多久都找不到某生物系統的自然因,進化論者仍可說:那自然因是存在的,只是我們未想到而已。事實上這也是進化論者對很多質疑的回應。.

結論
我認為無論ID是否科學,最重要的問題是:ID是否合理?我並不接受科學主義。德布斯基的智慧設計論初步看是合理的,也暫時未看到理由說它不是科學,但它的確需要進一步發展。他的工作也引起很大爭論,甚或攻擊,這是可以理解的,因為他正在挑戰西方學術建制。德布斯基是智者也是勇者,他的理論對現時的科學建制(特別是傾向自然主義的學者和機構)產生威嚇,這不單是學術問題,也是權力問題。因此,不難理解很多對德布斯基的回應都是很情緒化,甚至充滿惡意的。德布斯基為了維護信仰和改革現時的學術界,不畏攻擊,不怕嘲笑,甘願在學術建制邊緣生存,實在勇氣可嘉。

我不敢說他的思想全對,但他的榜樣也應能鼓勵我們勇敢而有智慧地在世俗社會中表達我們的信仰。讓我們懇切為華人教會禱告,希望神在我們當中興起多些基督徒知識分子,在文化戰線上冒著炮火前進,這也是我們「基督徒學術論壇」的異象。

參考書
德布斯基在1998年出版的The Design Inferenc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較技術性,而2002年的No Free Lunch (Rowman and Littlefield) 有回應諸種批評,學術性也較強。1999年出版的Intelligent Design: The Bridge between Science and Theology (InterVarsity Press,這有中譯本) 2004The Design Revolution: Answering the Toughest Questions about Intelligent Design (InterVarsity Press) 則較通俗。而以下書則是有助認識整個ID運動的入門書:
Dembski, William A. and James M. Kushiner, eds. 2001. Signs of Intelligence: Understanding Intelligent Design. Grand Rapids, Michigan: Brazos Press.

關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