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如何關社」的爭論
在關心社會的信徒中,對如何走社關路有不同的看法。有一些以爭取公義為主要目標,認為當前急務是社會民主化、推動人權自由和用法例保護弱勢群體。另一些基督徒卻認為香港社會現在的危機是人權自由的濫用、道德標準低落和家庭的解體,所以教會最要緊的是致力維護健全的價值觀和重建社群。
這兩種關社信徒其實偶爾也有互相埋怨,這樣做是過分重視個人倫理的問題,但基督徒關社時應更重視結構性的社會問題(如貧窮);二、何秀蘭因八百多票之差敗於蔡素玉,有人認為保守教會團體也要負上責任,並指出:把同性戀變成單一議題的做法,會削弱民主運動,使保皇黨坐大。這也類似美國保守教會的做法:基於布殊的道德信念把他送上美國總統的「寶座」,但這最後只會禍害國際社會(如伊拉克戰爭)!
由於我也有公開提倡信徒應考慮參選人的道德信念,我在這裡作點澄清。我認為兩種路線不一定完全對立,不用各走極端,基督徒不應對民主人權漠不關心,但也不應把民主人權當作「上帝」。我們要尋索第三條平衡民主人權自由、道德和社群的路。我欣賞關心香港民主發展的基督徒(雖然看法不盡相同) ,本文的目的是激發更多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