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email
twitter
facebook

2013年4月28日

無限是愛? ── 紐西蘭通過同性婚姻後旋即出現多夫多妻合法化的呼聲


 紐西蘭剛於上週通過同性「婚姻」合法化,當地媒體日前報導,有組織要求政府讓多夫多妻制(polyamory)合法化。
  該組織於Facebook設立專頁,爭取多人「婚姻」合法化。他們用的符號很有「意思」,在一個紅色的心形上加一個藍色的無限大(infinity) 符號。對的,他們認為既然愛是無限的,而婚姻的本質就是愛,所以婚姻的形式也應是無限的。這真的是「大愛無彊」!

2013年4月25日

人少勢眾的同志社群


傻子
筆者對同志議題一直不大感興趣,認為兩人床上做的事,何需拿出來給大眾討論?但近日聽聞星巴克CEO兼董事長Howard Schultz在他們的年議會上公開表達他對同性婚姻的支持,意謂如果有人支持傳統婚姻,反對同性戀婚姻,他們便大可別跟星巴克做生意!其實,飲咖啡跟攣直本來無需扯上關係,但Schultz的言論便驚醒了筆者:一個同志得勢的時代已經來臨!

「單性家庭」撫養的孩子


香港性文化學會有限公司

在傳統家庭成長相比由同性伴侶養大的孩子,真的沒有分別嗎?美國一名茶黨領袖沃林,發覺跟男友組織家庭就是跟前妻的不一樣。孩子缺少了父親或母親其中一方也是對他們的傷害;結果與分居十年的妻子復合,理由是他知道孩子需要父母親雙方的愛護與照顧。
        美國加州自2008年同性伴侶可以進行註冊後,現時已有4萬名由「同性家庭」撫養的小孩。沃林的家庭可能只是冰山一角,但有組織堅持這對小孩成長並沒任何問題。在兩年前,德克薩斯大學(奧斯丁)人口研究中心籌備了名為New Family Structure Studies的研究項目,嘗試收集客觀數據以了解孩子的狀況。調查隨機抽樣了15千位參加者、訪問約3千人,分析得出共40項有關社會、情感、及人際關係的指數,這裡先列舉幾項:

「被政治」的親子養育?


香港性文化學會有限公司
美國最高法院於32627日就同性婚姻進行聆訊,引來社會不同反應。政界方面,奧巴馬促使政府司法部向最高法院遞交意見書;希拉莉疑為2016年總統選舉鋪路,表示個人對同性婚姻非常支持。

2013年4月14日

教會應接納同性戀嗎?──敬覆李清詞牧師

關啟文
相片來源: 明報
李清詞牧師是我敬重的長者,她在最近《明報》的一個專訪中論到教會與同性戀的問題,[1]我作為後輩本本不想多言,希望一些德高望重的牧師或神學家去回應,但見到在這一個重要的課題上還沒有其他人回應,所以最後決定拋磚引玉,引發更多討論。首先要指出,李清詞牧師在專訪中表達的很多意見,如堅持悼念六四、反對廿三條、和對教會的一些批評,[2]以及她對李旺陽、劉曉波等的關懷,都是我同意的。

然而專訪作者阿離的開場白卻有不少問題...


2013年4月12日

真正的平等機會──再與周一嶽商榷

關啟文


相片來源: 蘋果日報

平機會主席周一嶽力撐同運,認為一定要立性傾向歧視法。我認為性傾向歧視法既是一種特殊保護,又是強制性措施,並建基於一種高度爭議性的價值判斷,若沒有很強的理據和高度的社會共識,實在不應輕言立法(請參kwankaiman.blogspot.hk的文章)。當然有人認為因著人權和反歧視的普世價值,已有足夠理據制訂此法。問題是這些「普世價值」是否真的普遍地應用到所有人?

  世界人權宣言29條說「人人在行使權利」時,要「保證對旁人權利的尊重,並適應道德、公共秩序和普遍福利的正當需要。」現在同性戀是高度爭議性課題,有人贊成,但也有不贊同同性戀的市民(「同性戀異見分子」),所以雙方都可能受到歧視,基於平等保護,贊同或不贊同同性戀的市民都應有平等機會──周主席不反對這原則吧?

誰的平等機會?請周一嶽勿重蹈林煥光的覆轍


關啟文
相片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BigLoveAlliance/

「大愛同盟」41於文化中心舉辦成立典禮,剛履新的平機會主席周一嶽也出席撐場。他剛被委任時對性傾向歧視法的立場比較保守,受到不少抨擊。他學了教訓,今次一改口風,公開宣揚:性傾向是與生俱來亦是每個人自己的選擇」,又說一定要立法才可保障同性戀者不受歧視。


2013年4月10日

多元社會容許歧視別人的自由嗎?


多元社會容許歧視別人的自由嗎?[1]

關啟文(浸會大學宗教及哲學系教授)
性傾向歧視法的課題再起激辯,支持者往往指責反對一方:
「你們只是想要保留歧視別人的自由!」
然而真的要立例禁絕所有歧視嗎?有些人會因著樣貌受到歧視,如一女士應徵秘書職位,假若她不夠漂亮,老闆會歧視她,但若她太漂亮,老闆的老婆則會歧視她(怎能安心把「狐狸精」放在老公身邊!)也有人會因著身材(如肥胖)、觀點(政治或道德)、生活習慣等無數理由受到歧視。

2013年4月2日

教會應如何關心社會?


「應如何關社」的爭論

在關心社會的信徒中,對如何走社關路有不同的看法。有一些以爭取公義為主要目標,認為當前急務是社會民主化、推動人權自由和用法例保護弱勢群體。另一些基督徒卻認為香港社會現在的危機是人權自由的濫用、道德標準低落和家庭的解體,所以教會最要緊的是致力維護健全的價值觀和重建社群。

這兩種關社信徒其實偶爾也有互相埋怨,這樣做是過分重視個人倫理的問題,但基督徒關社時應更重視結構性的社會問題(如貧窮);二、何秀蘭因八百多票之差敗於蔡素玉,有人認為保守教會團體也要負上責任,並指出:把同性戀變成單一議題的做法,會削弱民主運動,使保皇黨坐大。這也類似美國保守教會的做法:基於布殊的道德信念把他送上美國總統的「寶座」,但這最後只會禍害國際社會(如伊拉克戰爭)!

由於我也有公開提倡信徒應考慮參選人的道德信念,我在這裡作點澄清。我認為兩種路線不一定完全對立,不用各走極端,基督徒不應對民主人權漠不關心,但也不應把民主人權當作「上帝」。我們要尋索第三條平衡民主人權自由、道德和社群的路。我欣賞關心香港民主發展的基督徒(雖然看法不盡相同) ,本文的目的是激發更多的討論。

2013年4月1日

「香港塔利班」並不存在──世俗主義霸權的反思


關啟文宗教與社會

在這幾年,我從基督教的立場,就一些倫理課題在社會發表意見,甚或和別人辯論,如反對賭波合法化和反對制訂性傾向歧視法等。也是這幾年,我們這類人在公眾媒體裡被加以很多標籤:衛道之士、道德法西斯和道德恐怖主義。

最令我感到「自豪」的標籤是國際級的「香港塔利班」?!然而亞富汗的塔利班是極端回教基要派,我當然不會贊成他們的行徑,以塔利班比喻香港教會也經不起批判分析:塔利班是用武力強制整過社會跟隨他們的價值觀,但教會有強逼或襲擊任何人嗎?沒有,近年教會參與公共政策的方法都恪守民主的遊戲規則。雖然如此,塔利斑的指控值得我們進一步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