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刊登於 《信報》,2017年5月27日,頁A25。
近期多了一些人關注「政治正確」的問題,因為美國總統特朗普的當選令人震驚,而「對政治正確的反彈」被認為是其勝選的主要因素之一。其實相關的辯論並不新鮮,也已討論了二三十個年頭。政治正確(Political Correctness)有時簡稱PC,大概指西方八九十年代興起關注「少數族群」受到歧視的運動,他們認為要爭取平權和反歧視,單單有一些保障平等的法例是不足夠的,還需更「深入」的文化改革(如語言的淨化、大學課程的改革),和「制度化的保障」,如affirmative action、保障少數族群的反歧視法、禁止仇恨言論的法例(Hate Speech Law)等等。這些行動的動機都是良好的,但卻有愈演愈烈的趨勢,引起公眾爭議。問題是這些行動往往針對那些被視為政治不正確的人,儼然一旦不符政治正確的標準,就連基本人權(如言論自由)也要被剝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