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蘿絲曼醫生 (Dr. Miriam Grossman)住在洛杉機,她的專業是精神科,在UCLA的學生心理服務處工作超過十年,接觸和幫忙學生的經驗超過二十年,對學生的情緒和心理問題有第一手的資料,和深刻的認識。 她在2006年出版了一本震動一時的書: Unprotected: A Campus Psychiatrist Reveals How Political Correctness in Her Profession Endangers Every Student (New York: Sentinel, 2006) ,在書中格蘿絲曼醫生基於她真實的治療和輔導學生的經驗,揭露現時美國主流的性教育其實充斥了性解放的意識形態,而這種政治正確的思想只會危害學生的性健康和心理健康。這本書出版後,格蘿絲曼醫生在電台、新聞和電視節目上接受了超過150次訪問,有趣的是,這本書出版時作者是佚名的,這是因為格蘿絲曼醫生甚為懼怕她的言論會招來攻擊和同行的排擠,後來因著許多正面反應的鼓勵,她終於勇敢地公開亮相(雖然她的確受到不少攻擊和辱罵)。
這書在2007年再版時,把格蘿絲曼醫生的真實姓名披露,並加了一個新前言。在2009年,格蘿絲曼醫生再接再勵,出版了You’re Teaching My Child What? A Physician Exposes the Lies of Sex Education & How They Harm Your Child (Washington, DC: Regnery, 2009) 在2010年2月,我慕其名而把這書借回來,首先看了幾十頁,然後在一個星期六的週末(2月27日) 用了幾個小時把它一口氣看完(全書正文共186頁)。這書相當精采,文筆流暢,當中既有學生的真實故事,亦有就著不同性教育議題作系統分析。格蘿絲曼醫生曾認真地閱讀主流性教育的材料和網頁,把當中的「精采」內容如實披露,令人大開眼界。這些材料往往聲稱是全面的性資訊,然而格蘿絲曼醫生尖銳地指出它們往往避而不談最新的醫學研究(如有關oxytocin在女性產生人際紐帶的研究),有時對學生的建議更有違已知的醫學資料(如性探索、多元性伴侶和肛交並無特別風險)。簡而言之,這些性教育材料充斥著政治正確的謊言。我閱讀時一直留意書中的參考資料,發覺格蘿絲曼醫生對自由主義性教育的批評不是無的放矢,也不是基於道德的偏見,而是建基於最新的當代醫學發現(不少論文都是2000年後的),她自己在研究上也下了扎實的功夫。”I write as a physician, & my approach is anchored in hard science” (p. 11)
本書極之值得一看,特別是對醫生、輔導員和老師等關心青少年的人士。雖然香港的性教育現在還未發展到美國那種被性解放意識形態操控的地步,但這等言論已在教育界、社工界和媒體廣泛滲透,影響力與日俱增,特別在某些圈子已被奉為金科玉律和不可質疑的真理。格蘿絲曼醫生的著作正好像暮鼓晨鐘,把我們從盲目追隨西方前衛思想的迷思中驚醒過來。我在下面稍為介紹各章的主旨。
Introduction: Shocked
在這導言裡格蘿絲曼醫生解釋她寫這本書的背景,她指出因著性開放而來的傷害是真實而嚴重的,如在性活躍的年青人當中,在25歲前兩個便會有一個患性病(p. 4) ,但今日主導美國性教育的機構(如Planned Parenthood、Advocates for Youth和SIECUS- Sexuality Information & Education Council)所提供的所謂全面性教育(comprehensive sex education) 卻是火上加油,如在Columbia University的Go Ask Alice網頁上,在回答學生的問題時竟然推介3P和SM!(p. 9]
Chapter 1: Who’s Teaching Your Children?格蘿絲曼醫生指出根本的問題是:現時的性教育最關心的其實不是學生的性健康,而是推廣一種性解放/開放的意識形態,它其實是一種改造年青人的社會運動!(p. 15) 而這運動的創始人是金賽博士(Alfred Kinsey) ,然而這位備受尊崇的性學先鋒不單思想激進,行為更有變態之嫌,如他喜愛把鉛筆和牙刷等物插進自己陽具,曾用小刀把自己的包皮割掉,並把繩索繫於陰囊把自己倒弔起來。(p. 21) 他的研究大有問題,最終的目的可能就是要向世界證明所謂「戀態」其實都是正常的。作者然後分析今天的性教育其實與金賽的思想一脈相承。
Chapter 2: Girls & Boys Are Different主流性教育說男和女大體上是一樣的,但這說法其實與當代的醫學研究是衝突的,例如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的近期研究顯示男性腋下所產生的pheromone只要透過嗅覺,就能對女性的排卵期和心理產生影響(pp. 41-44) 。男性如女性的腦部結構也有差異,參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Francisco的神經生理學家Louann Brizendine的The Female Brain (New York, Random House, 2006) 。而女性腦部分泌的oxytocin會使女性與別人建立關係和信任,這顯示性是用來建立親密和長期的關係的,這並不只是「道德」的要求,而是有生理基礎。(p. 52) 奈何主流性教育對這些研究隻字不提。
Chapter 3: Red Light, Green Light主流性教育鼓勵青少年(甚至是12歲的年輕少女)作性探索和性實驗,只要「安全」就可以了,根本不用聽父母那些性節制的「過時」言論。這些觀點基本上把青少年完全當作成人,然而近期的研究顯示大腦中負責理性抉擇的部分(prefrontal cortex-PFC) ,其實在青少年期還是在發育,只有到25歲後,才完全成熟。(p. 72) 這反映我們若高估青少年的判斷能力,也是有風險的。此外,女孩的子宮頸其實有一個transformation zone,只有一層細胞,特別容易受細菌和病毒侵害。這transformation zone的面積是會隨著年紀的增長而縮小的(pp. 77ff),所以近期的研究讓我們更深刻明白為何過早發生性行為的女孩更易患子宮頸癌(雖然這關連的數據已知多年)。換言之,勸導年青人不要過早發生性行為,並不過時,反而與最新的研究吻合。
Chapter 4: A Doctor’s Oath這一章以Dr. Ruth Jacobs的故事開始,她是Montgomery County, Maryland的傳染科醫生,有一次她看到學校給小學生的性教育錄影帶中說安全套能為懷孕和性病提供98%有效的保護,她感到錄影帶中的一些資料是錯誤和有誤導性的,她嘗試向學校指出那些錯誤,但學校卻基本上充耳不聞。這章指出主流性教育如何為了鼓吹性開放,對各種性交的風險低調處理,特別是肛交的風險(pp. 94ff) ,卻誇大安全性行為的有效程度。
Chapter 5: Whitewashing a Plague本章指出主流性教育又是為了性開放的意識形態,並沒有正視這事實:性病在美國青少年中已非常嚴重,有如瘟疫。他們只會告訴青少年性病基本上是難以避免的(除非你打算終生禁慾),所以患性病並不是不正常的!他們對很多性病的基本事實避而不提,如口交與口腔癌的關連,衣原體感染的危險,性病如何產生嚴重憂鬱和終身不育等。作者指出這等等缺失,並揭示「性病難以避免」的謊言,除了終生禁慾外,其實還有一個方法百分百預防性病,就是雙方都婚前貞潔,和婚後忠誠。
Chapter 6: Questioning主流性教育提倡全盤接納LGBTQ,LGBT的名稱已有相當歷史,新加的Q則代表有性取向疑惑的青少年(the questioning youth) 。他們且鼓吹對性傾向的不斷探索,完全忽略建立穩定自我身分的重要性。更甚的是,為了貫徹不同性傾向都是完全「平等」的意識形態,他們沒有提到一個事實,就是在新感染愛滋病的人中,25歲下的年青人佔一半,而他們當中最大機會「中招」的就是男女同性戀者和雙性戀者。(p. 141) 其他性病的情況也相仿,例如MSM群組中大多有HPV:HIV帶菌者是93%,非HIV帶菌者也有73%。(p. 143)
Chapter 7: Genderland主流性教育認為男女的性別是社會建構的,有一些提倡更激進的思想,如心理學家John Money就認為基本上我們每一個都首先是陰陽人,只是後天的安排使我們成為男性或女性。他在Johns Hopkins University創立性別指定(sex assignment) 和變性手術的診所,他最有名的病人叫Bruce Reimer。他生下來是男孩,有一雙生子Brian,然而八個月大時因意外他的陰莖被毀,他的父母向John Money求助。於是當Bruce 22個月大時,Money為他進行閹割手術,之後他被稱為Brenda,從此穿上女性服裝,當Brian收到貨車作玩具時,Brenda則拿到芭比公仔。Money一直把這手術當作自己的傑作,經常引述這案例去證明他的「陰陽人」理論。
然而在1997年,Money已有二十年沒有見過Brenda,那時Brenda現身,揭示「她」現在是David,已婚,並且是三個養子的父親。那時公眾才知道Money的所謂成功實驗其實是吹牛,David從一開始就頑強抗拒女性的身分,他不願和公仔玩耍,喜愛摔角而不是烹飪,盡量要站著小便… Bruce/Brenda/David一直都活在痛苦和混亂中,這一切要拜Money所賜,早期Money每年探訪他時,卻要他與Brian脫去衣服,望著彼此的下體,並扮演性交!(p. 161) 整過家庭經過多年的痛苦和夢魘,終於 “Brenda”14歲那年被父母告知他本是男兒身,他那刻感到心頭重擔放下,他突然明白為何他多年有如許掙扎,也知道自己並非神經失常。雖然如此,傷害已造成了,到最後,Bruce/Brenda/David和Brian都以自殺終結這場悲劇。
格蘿絲曼醫生在163頁就刊登了性教育材料的一個表格,是讓學生按心意選擇自己的性屬的!然而作者指出這等性別建構論又是過時了,因為有愈來愈多的科學證據顯示性別是有生理基礎的(pp. 164ff) ,並非我們可以隨意建構或選擇的。
Conclusion: Sex Education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以上只是書中精采內容的簡介,鼓勵讀者親自去翻閱本書,當有不少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