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啟文
無線劇集《女人唔易做》在5月14日(2006年)晚播放大結局,最高收視達41點(263萬觀眾),收視率達94%,不單叫座,也引起一些話題,普羅大眾就關心兩位女主角──高Ling(吳美珩) 和海翹(鄧萃雯) ──的最終歸宿。
家庭危機與傳統智慧
這劇集有那麼好的反應,因為它反映了香港現存的家庭危機,使市民深有共鳴。其實劇名也可改作《男人唔易做》或《婚姻/家庭唔易維持》,數據顯示:香港的結婚率一直下降:由1990年的47,168宗減少到1999年的31,287宗。過去20年離婚數字上升超過5倍,2001年的離婚個案達13,488宗(1990年時只有5,551宗),離婚率達42.2%。未婚懷孕的數目持續上升(2001年母親的抉擇處理1,412宗,家計會2,563宗)。單親家庭數目亦相應增加,
家庭暴力和倫常慘劇也頻生。
抽象的數字背後其實不少有血有淚的家庭悲劇,《女人唔易做》用輕鬆手法表達這些掙扎。兩位女主角都經歷婚姻失敗,高Ling較傳統,雖然被前夫出賣,但仍然相信愛情和「一生一世」,竟然碰到一個好男人小齊(林峰),奈何天意弄人,再次以離婚收場,這似乎表達了一個我們心底的懷疑:「美滿婚姻」是否根本只是可望不可即的幻象,無論如何有誠意和努力也無濟於事呢?慶幸的是編劇雖然不忌諱家庭問題,但也給觀眾留下盼望,無線拍了兩個結局,一個大團圓收場,高Ling和小齊再次結婚;另一個結局也為這可能性留下空間。兩位女主角其實都較喜歡大團圓結局,這相信也會是很多市民的選擇,這反映傳統的智慧,我們都明白在現代社會中,要獲得婚姻和家庭的幸福並非容易,但我們仍然相信這是值得追求的。
孩子需要爸爸
另一位女主角海翹則較前衛,她被男人欺騙過後,不再相信愛情和男人,但她又想嘗嘗做母親的滋味,所以她積極尋求優良的男子「借種」生子,在個程中鬧出不少笑話。但一次經歷改變了她,她剛好碰到一位孕婦動了胎氣,孩子要緊急生出來,於是她和那孕婦的丈夫同心協力,把她送到醫院,她目睹整個過程,看到那丈夫如何焦急和關心,和如何一直陪伴在太太的左右,這使她百感交集,並且體會到:「孩子始終是需要爸爸的!」然而諷刺的是,在她放棄了借種的意念之後,一次與賤Man(謝天華)的一夜情,竟使她殊胎暗結,最後且誕下一女。這種情節同樣反映中國人的傳統智慧和對完整家庭的信念,但亦可能會被一些激進婦女主義者唾棄,認為這貶低了女性的自足性,她們認為家庭是多元化的,並無高低之分,孩子不一定需要父親。
我們當然不應歧視單親家庭,但事實上在美國,活在單親家庭裡的孩童,差不多有一半在窮困和乏人照顧的環境下長大,他們社化程度和紀律性會較低,也會經常困擾:究竟父親去了哪裡?他們比較容易被學校留堂、離家出走、患憂鬱症和自殺。其實在養育孩子的過程,有兩雙手總比一雙手好,只要想想單親母親日常承受的壓力就不難明白:換尿片、孩子發脾氣、孩子生病、去買奶粉……,無論遇到大小問題,母親都要獨個兒承受身體、情緒和經濟等壓力。劇集中就有一幕,海翹的女兒病了,但她又公務纏身,最後還是賤Man助她照顧孩子,令海翹大為感動。
再者,當男孩缺乏有責任感的男性榜樣,和女孩缺乏了一個有委身與關愛的男性形象時,都會影響他們的成長(如女孩將來的擇偶)。因為失去父親的孩子往往缺乏自制力,和心存怨憤。他們更容易走上犯事的道路,例如在美國的青少年謀殺犯和長期囚犯中,就有70%來自沒有父親的家庭。這樣看來,家庭的破裂,只是導致監獄取代了父親的角色!
家庭是社會的基石,所以家庭危機其實也是社會的危機,希望更多人關注這問題,齊心協力扭轉危機,這肯定唔易做,但我們若關心社會的明天,唔易做也要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