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email
twitter
facebook

2012年10月11日

世俗化洪流中的基督徒知識分子── 教會的思想戰線

關啟文基督教世界觀
世俗化的社會.世俗化的學術界
在香港,基督教思想一直只能在社會的邊緣生存,特別近年在世俗主義和多元主義肆虐的環境下,要作一個有擔當的基督徒知識分子實在面對百般衝擊。然而我深信基督徒知識分子應為教會堅守思想戰線,而基督徒學者更應以信仰為本,以達成信仰與學術的整合。

要這樣做誠然需要逆流而上的勇氣,因為現代學術世界從某意義來說是反宗教的:自然主義已成了學術界的遊戲規範,宗教只是私人事情,信仰與學問的分割已被視為理所當然,「基督化學術」這個概念荒謬不過。可惜的是,一些基督教學者為了避免「宗教偏見」等指責,也接受學術和信仰的二分法。他們雖然是有神論者,但卻採納方法論上的無神論(methodological atheism)。

基督教啟示與人文精神:水火不容?水乳交融?

關啟文基督教世界觀

不少人認為把啟示和人文放在一起是荒謬的,因為啟示以神為本,自然是容不下以人為本。我相信兩者並非勢成水火,然而一些信徒也把人文精神視作大敵,忽略了人文精神不等同世俗人文主義──這是高舉人的自主和否定上帝的世界觀;但人文精神本身肯定人的尊嚴,重視人的潛能(理性和創造力)─這些卻是基督教可以肯定的。

在探索人文精神時要避開兩個陷阱:一是單單高舉「啟示」,片面理解其內容,忽略基督教的人文精神;二是忘郤基督教啟示的主體性,對世俗人文主義欠批判性。張毅勤最近在《時代論壇》的〈回應胡志偉牧師,談「為何基督徒不像樣?」〉可反映這兩種毛病。

張君對教會的一些批評是應聆聽的,例如:「傳福音…功利化,…為了叫人信主搬出…證據,卻無視證據的…真確」。面對社會有時「活得不像基督…基督昔日…走入群眾,與稅吏、妓女…為伍,…對於不公義和偽善…嚴厲斥責…現今…基督徒卻鮮有這種生命特質。」他也投訴「教會」是「封閉體系,…缺乏自我批判。」

培育神學思考是港大團契的使命嗎?

關啟文基督教世界觀
CA(港大團契)與神學思考
我本身是CA人,已習慣了把港大團契稱為CA,下面也這樣做吧!CA向來有重視神學思考的傳統,聽說在六十年代較重視理性護教和較傳統的神學討論,到了七八十年代,CA力提倡信仰反省(很多思想都在當時的《橄欖》──CA出版的月刊──中反映出來) ,那時比較流行質疑傳統教會對信仰的詮釋,並提倡對信仰﹑對福音有新的了解。說到底這種信仰反省也是一種神學思考,只是用較批判性的角度表達,我在CA的期間(1980-83) 就是被信仰反省的理念激發去「啃」很多硬的神學書,並開始認識不同的神學派別,這種訓練使我後來去到英國念神學時,感到駕輕就熟,還拿到很不錯的成績呢!這可說是CA經驗給我的一點好處吧。

2012年10月10日

再思宗教對話--回應吳汝鈞

關啟文,其他
吳汝鈞博士的文章〈關於宗教對話問題〉有9個部份,很概略性地探討了宗教對話的意義、目的和方法,裡面有不少洞見和有啟發性的意見,也有不少看法是我認同的,如進行宗教對話的人「不應持偏見、成見,也不能預設對話的結果,…要能輸得起。」(頁3),和應「容受和尊重對方的信仰。」(頁4)了促進討論,我這回應文主要集中我不同意或感到不清晰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