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伯福斯不單解放黑奴,他關懷的事情其實多的是:社會改革,扶貧,教育,慈善,道德重整和宣教,他不會墮入傳福音與社會關懷二元對立的陷阱。他致力彰顯的是耶穌基督那整全的福音──對人的身心靈作出全面關懷。
威伯福斯的社會改革
威伯福斯支持民主改革,例如1809年,他支持禁止售賣議席。當時的法律過於血腥,例如會公開吊死犯人,屍體更公開焚燒,克拉朋聯盟一直反對這些做法。威伯福斯還致力幫助打掃煙囪的孩子,和改善工廠情況─在1802年成功爭取到第一個「工廠法案」。他對其他宗教持寬容態度,例如在1813年爭取天主教徒能進入議會。
威伯福斯的慈善和教育工作
那時英國社會的腐敗由上層開始,難能可貴的是,威伯福斯出身上層社會,不單沒有感染到那種腐敗,更身體力行推動慈善工作。克拉朋聯盟促成很多扶貧組織的成立,如1796年的Society for Bettering the Condition of
the Poor。John Thornton則創立了Society
for the Relief of Persons Imprisoned for Small Debts,當時很多人因著小額債務也會被監禁,這組織在五年之內共釋放了14,007人。威伯福斯同一時期內積極支持69種慈善事業,且把收入四分之一捐給窮人。
威伯福斯熱心支持教育工作。那時上流社會的人認為為勞工階層提供教育,只會讓他們有能力闆讀煽動性小冊子。當其他人支持愚民政策時,威伯福斯對自由卻抱堅定信念,於1819年說:「假若自由是人民的命運,那我們一定要使他們有合宜的條件去享受自由。」
威伯福斯的宣教使命
威伯福斯於1797年4月出版了A Practical View of the Prevailing
Religious System of Professed Christians, in the Higher and Middle Classes in
This Country, Contrasted with Real Christianity,呼喚英國悔改,重拾真誠的信仰。這本書是他親身作的文字宣教。威伯福斯等很重視文字工作,並且針對中下層在1792年推出了一系列平價單張(Cheap Repository Tracts),一便士一本(要補貼很多錢),第一年就賣出近二百萬本。1804年3月7日,英國和外國聖經公會(British
and Foreign Bible Society) 成立,也有克拉朋聯盟大力支持。
另一個重大成就就是爭取派宣教士到印度。當時有法律禁止宣教士進入印度,統治印度的基本上是東印度公司,它透過剝削人民獲得巨大利潤,所以並不喜歡被人提醒印度人也有尊嚴。例如那時在印度英國人可以聚未成女童為妾,一個英國紳士就聚了十六個之多!這是基督教反對的。威伯福斯認為英國對印度人的剝削,實在使英國蒙上道德污點。
東印度公司的憲章二十年才在議會修改一次,1793年克拉朋聯盟首次爭取改憲失敗,另一次時機是1813年,他們積極準備,做了大量教育工作,而且鼓勵人民請願,到最後有837個請願到達議會,超過五十萬名字,令議員們印像深刻。1813年議會的辯論開始,一些人認為印度人(如「賤民」)就如奴隸一樣是低等的,所以可以任意對待。
但威伯福斯認為每個人在上帝眼中都是平等和有尊嚴的,他指出印度人民所受的苦,例如妻子殉夫的風俗,當時在Bengal一個省內,每年就有一萬女性被死。還有種姓制度,殺嬰等風俗。最後,威伯福斯的建議以89對36票通過,不單在印度成立聖公會,也爭取到給印度教育的基金。
這不單影響了亞洲宣教工作,也標誌著英國對待其他人民的態度的轉變。貫穿這法案的精神就是反對剝削──縱使對象是殖民地的臣民。它確立所有印度人的平等尊嚴,這出了歷史性的一步,就是金律不單可用於國家內部,更可衡量國際關係,這可是歷史創舉。我們不可美化英國人作為殖民宗主國的行為,誰有權力時能完全抗拒濫權的誘惑呢?令我們驚奇的是,英國人大體沒有過分濫用權力,對殖民地人民有基本尊重,甚或給他們高度自由,香港人可對這點作見證,但其實我們是託庇在威伯福斯於1813年提出的原則下呢。
詳盡版: 被遺忘的英雄──解放黑奴的福音派政治家威伯福斯 (詳盡版)
詳盡版: 被遺忘的英雄──解放黑奴的福音派政治家威伯福斯 (詳盡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