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多年前的舊文, 現在跟大家分享)
人權的問題異常複雜,但對現代社會又非常重要。從基督徒而言,對「人權」的論述有時又愛又恨。面對極權政府侵害公民人權的暴行時,基督徒也會祭起人權的大旗,提出譴責,我就曾多次在新華社前靜坐。然而當我們看到一些極端自由主義者和泛人權論者以人權的名義把傷風敗德之事美化和合理化,心中也不禁歎息。要在這兩種矛盾情緒中找到心理平衡,還是需要慎思明辨,理解人權語言的重要性和限制,在信仰中建立獨特和全面的人權觀。我在這裡只作簡單的建議和書介。
人權是一個政治哲學和法律的概念,所以在思考開始時需要看看一些經典文獻:如1776年的美國《獨立宣言》,1789年法國的《人及公民權利宣言》,1948年聯合國的《世界人權宣言》,和1966年的《國際公民及政治權利公約》、《國際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公約》。這些文獻可在網上找,也收集在不少入門書中,如孫哲,《新人權論》,台北:五南,1995;葉保強,《人權的理念與實踐》,香港:天地,1991;陳文敏,《人權在香港》,香港:廣角鏡,1990。這些書都對人權的理念有概括的解釋,關於人權對社會的涵義,也可看文思慧、張燦輝編,《公與私──人權與公民社會的發展》,香港人文科學,1995。
要留意的是,港台的學者多從自由主義和個人權利的角度看人權,但對人權的多元詮釋和限制著墨不多。雖然我不大同意中國官方的人權觀,但作為激發對人權的批判性思考,看一點反映馬克思或社會主義人權觀的書也有幫助,如張湘霓、孫紅著,《邁向自由平等的階梯──人權漫話》,開封:河南大學,2001。大陸出版的書不一定跟隨官方論調,但它們往往有較廣闊的視野,介紹不同種類的人權觀和體制,如王啟富、劉金國主編,《人權問題的法理學研究》,北京:中國政法大學,2003;徐顯明主編,《人權研究》第二卷,濟南:出東人民,2002;劉傑,《國際人權體制──歷史的邏輯與比較》,上海社會科學院,2000。
其實西方的政治哲學中,不同派別對人權的理解也不相同,很多都指出泛人權論的限制,我大力推薦:約翰.凱克斯,《為保守主義辯護》,南京:江蘇人民,2003;羅秉祥,《自由社會的道德底線》,香港:基道,1997。也應多看社群主義者的評論,如Charles Taylor、Alasdair MacIntyre、Amitai Etzioni等。
當然我們還應從信仰角度審視人權,最精簡的有唐佑之,《從聖經看人權.自由.民主.法制》,香港:證主,1984;唐崇榮的《神權、人權、政權》(台北:中福,2000) 有進一步討論。另外可參John Stott, Issues Facing Christians Today (Basingstoke: Marshall Morgan and Scott, 1984) 論到人權的一章 ──這有中譯本:《基督教與當代社會》,台北:校園。 較詳細的有John Warwick Montgomery, Human Rights and Human Dignity (Grand Rapids, Michigan: Zondervan, 1986)。
把人權與性權的議題結合在一起討論的則有:關啟文,《是非曲直—對人權、同性戀的倫理反思》,香港:宣道,2000。筆者嘗試結合神學和哲學的思考,尋找人權與道德的平衡,特別以同性戀為案例。我的嘗試未必完全成功,但在華人學者中卻可說是開創性的探索,我近年愈來愈感受到正確釐清人權的範圍與限制,對中港台的華人社會都非常重要。路漫漫而修遠兮,我還會繼續我的探索,但任重而道遠,我誠意邀請讀者與我一起踏上探索之旅,好讓福音的光芒照耀,有助社會避免專制文化和泛人權文化的兩個極端。